紧急呼吁:全国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热潮赵朴初叶至善无弹窗全文资源阅读

紧急呼吁:全国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热潮赵朴初叶至善无弹窗全文资源阅读

时间:2019-09-13 17:21:33 编辑:怀亦

紧急呼吁:全国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热潮 已完结

紧急呼吁:全国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热潮

分类:历史 来源:腾文 作者:张学亮 主角:赵朴初叶至善

《紧急呼吁:全国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热潮》是一本很好看的军事历史类小说,作者是有名的网络作者张学亮,主角叫赵朴初叶至善,书中重点讲述了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紧急呼吁:全国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热潮》 掀起*** 免费试读

2006年4月22日,“北京国学大讲堂”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开幕式暨首场讲座。

2007年3月26日, “世界汉学大会2007”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2007年10月10日,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全国商界兴起学国学热

2005年11月19日,北京大学“乾元国学教室”正式开班。

40多名来自北京、福建、安徽、新疆等地的中年学员报名参加,其中企业家占到70%以上,还有银行行长、政府官员等,课程包括《四书》、《道德经》、《庄子》、《周易》等。

学习这些课程的都是一批40岁左右的成年人,而这些人大都是一些功成名就的社会人士,他们不为谋求北大的文凭和学历,只是想弥补国学精华而选择到北大哲学系“充电”。在一年的学习期内,他们每月集中两天到北大上课。

30名授课教授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社科院等单位,都是国学领域的顶级学者,其中有21人是博士生导师。

开班当天,国学专家余敦康上的第一课《国学的核心价值》博得持久掌声。

“乾元国学教室”由北大哲学系主办,以一年为一个基本单元,开的课程包括《四书》、《道德经》、庄子《内七篇》、《周易》、《坛经》等国学经典。

一年届满还可升入二年级,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儒家与《诗经》、佛教与佛学、史记与史学和唐诗赏析。

北大哲学系王博教授是“乾元国学教室”首期班的班主任。他说,北大哲学系一直在尝试向社会推广国学精华,首期班推出反响热烈,这说明了社会对国学教育的一种需求。

在中国某家微电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学员吕女士说,她在此之前在北大学过MBA课程,还上过哲学系的研究生班。她认为,国学对大部分国人尤其是40岁左右的人来说是一个缺憾,上国学课不是为了学文凭考学位,不是为了工作,完全是为了弥补一些根本的东西。

2005年,随着北京众多国学班的开班,商界掀起了“国学热”。

除了一开学便请来无数媒体进行报道的乾元国学班之外;2005年12月,国际儒学联合会“企业国学堂”开班,并喊出了“修身治企、兼济天下”的口号。2006年1月,中国国学俱乐部开班。

乾元国学班学员张先生说:“经济管理是‘术’,而国学是‘道’。当我们的事业达到一定高峰时,内心却常感到空荡荡的,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归属感。”

明基中国营销总经理曾先生一直在思考明基、西门子的文化融合问题,最近,他在“天圆地方说”中找到了方向。

“健全的体制可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可管理者到底是该把人变成机器还是让人更成为人?”某公司总经理田女士上课第一天,就抛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困惑。

在她看来,现代管理模式可能因为管理者文化底蕴不够深厚、思想内涵浅薄而造成或扭曲变形、或压抑的企业文化。科学的管理架构可能因为人文环境的水土不服而成为教条。

金川啤酒董事长赵生生说:“我虽然年过花甲,但不知道生活的‘北’在哪里,生命的根在哪里?赢了世界丢自己,为谁辛苦心茫然。心态平衡的危机,是健康最大的危机。目前,90%的企业家心态不平衡。”

而心态不平衡的解决方法,大多在儒释道的范畴。儒释道是国学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的说法,儒释道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人生智慧: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强调通过修身实践的功夫,尽心知性而知天;道家老子、庄子主张超越物欲,超越自我,肯定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合;佛教的人生智慧则是解脱的智慧,无执的智慧。这些智慧,无论是登上梦想中的顶峰后却感觉“空荡荡”的商人,还是遭遇挫折难以突围的老板,都是一种依托、一种启发。

在参加完仁慧特智业开设的修心开智特训营之后,蒙牛董事长牛先生认真地写道:“一个人只有参透了生死,才能解决终极问题,只有真正认识到:死亡是必然,活着是偶然,才能彻底放下自我,提升心灵的境界。只有认识到生命无常,做事业才会只争朝夕。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幸存、幸运。我们要时时庆幸自己的幸存和幸运,这样才能修得一颗包容的心、感恩的心、无抱怨的心。”

湖南友元实业总经理陈先生,写自己的体会说:“人生最大的浪费就是用80%的时间,解决自己制造的是非和矛盾。”

世界上太多的不确定性,经常让老板们无所适从、胆战心惊。而有时,老板是无能为力的。

这时,孔子劝慰他要有敬畏之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也许能让他平静下来,进行反思。因为敬畏之心已经是一种人生哲学,超越了是是非非,况且如果心存敬畏,则行为收敛,也是一种最好的生存之道。

怎样进行“礼乐教化”,怎样用“仁义礼智信”去熏陶或者衡量职业经理人和员工,几千年国学沉淀下来的东西里面,是有不少精华的。

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的李女士很早就下海经商,而她的丈夫从部队复员后一直在国家机关工作,由于李女士的生意风生水起,2000年,她的丈夫辞去公职帮她管理生产。

但是,她发现,虽然丈夫工作很热情,但是管理方法简单武断。于是,两人的摩擦不断升级,李女士开始迷茫了:“丈夫对我好不容易从不支持变成了支持,现在却是不会支持了。”

后来,她迷上了国学,先在北大读国学在职研究生,之后又到乾元国学班上课。

每个月的第三个周六早上9时,李尚文都精神抖擞地坐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一间教室前三排的某个座位,和“乾元”国学班的老师和同学一起研讨“儒释道”。

在这其中她发现,可能自己对待丈夫的方法也有问题,比较着急。“为什么不静下来思考?”因为“企业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3年下来,她和丈夫的关系、企业的管理都“顺多了”。

“要先学会静下来。”李尚文悟到这点,做到这点,用了3年时间。

在学习中她体悟到,“正直是做一个企业是最重要的价值观,怎么正直地对待下属、对待厂商、对待社会。另外,就是要很积极,勤劳者才有饭吃。还有就是要懂得回馈感恩。”

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讲究感恩的,在《论语》中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是对父母的敬爱,悌是对兄长的敬爱,这是“仁”的根本。孔子说的这种敬爱虽然范围比较窄,但也是感恩的一种,可以延伸到朋友、同事。

所以,国学老师可能给老板们提一个建议“老板自己首先要修炼一颗感恩的心”。老板有感恩之心,员工才有安全感;员工有安全感,老板才有安全感。推而广之,企业对社会怀有感恩之心,自己也会更安全。

据说,潘石屹的现代城的构造,是得益于他从佛学中领悟到“只有开放的系统才有生命力”。而潘石屹平时是喜欢禅的。

他的随笔集《茶满了》便起名于禅宗的一桩公案,一位大师说“茶满了!”立即使他的一个弟子顿悟。

而“房地产操作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头脑里杂七杂八的东西装得太多,我们应该定期让自己的大脑空闲下来,将大脑清零,思维回到最基本、最初始的状态,这样智慧和创造力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对于那些只会赚钱、埋头干活的老板来说,交钱上国学班也是让自己定期将大脑清新的好办法。

学国学成为一种现代时尚

2006年4月22日,“北京国学大讲堂”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开幕式暨首场讲座

首场讲座是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金开诚主讲的《中庸中和的当代价值》。

在讲座中,金开诚阐述了古人对中庸中和的诠释,指出了中庸中和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这种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

来自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负责人300多人聆听了讲座。

“北京国学大讲堂”由北京市教育答案指导中心和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北大人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雷原教授说,举办“国学大讲堂”的目的,是以专家讲座的形式,面向社会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把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从而为传承文化、净化心灵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雷原表示,近年来,国内的“国学热”逐渐升温。而以往的一些国学讲座、国学班等大多面对政府官员、私企老板等高层次人士,“北京国学大讲堂”想让有一定学识修养层次的人士都能接触国学,成为面向社会普及国学基本内容的快捷通道。

国学是指近代以来借鉴西方学术、理论、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内容以经史子集等科目为主,重在对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表示,大讲堂长期面向社会团体,希望以这种形式将国学教育普及化。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国学大讲堂”开幕后,许多企事业单位提出要为员工“集团订购”国学课。

学“国学”,用“国学”,正在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召开

2006年7月6日,第一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海外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升温,国内外已有的汉语教学机构和资源储备,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开始酝酿借鉴各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的经验,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

2004年3月,本着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宗旨,国家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中心,拟在海外设立非营利性的语言推广机构,定名为“孔子学院”。

到2006年7月,已有8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落户36个国家和地区,还有38个国家的99个机构正式提出了办学申请。

统计显示,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超2500多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为了使孔子学院的运行和管理更加规范,更符合当地汉语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在2006年7月6日,首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召开。

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及相关机构的代表参加了大会。

会议交流了开办孔子学院的经验,讨论了孔子学院章程等文件,以便使汉语教学更符合当地汉语学习者的需要。

在大会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发言表示,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汉语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也在提升,汉语学习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重视。各地孔子学院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在发言中,介绍了该校在国外建孔子学院的经验。他表示,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的大学应承担起对外汉语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的责任。在外国建立孔子学院,就是具体举措之一。

王生洪介绍,复旦大学早在1987年就正式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05年2月,在国家汉办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协助下,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联合成立了北欧第一家孔子学院,当时有在校学生75名,并为该地区的各种汉语教学机构培训教师。这些学员主要来自于瑞典的政府官员、议员、企业管理者和在校大学生等。

清华大学也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起开设了商务孔子学院。这一学院主要满足英国及在英跨国公司中的高中层人才的特殊语言要求,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

据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介绍,清华大学与惠通集团、德勤会计事务所、渣打银行等企业签订合同,让企业参与到办学中商务孔子学院开设商务汉语等特色课程并在伦敦与清华设了两个“校区”,为学习汉语者提供到中国的语言环境中来熏陶、感染的机会。谢维和说,在文化传播方面,大学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设立孔子学院、进行对外汉语交流,都是让这一责任“落到实处”的措施。

法国第一家孔子学院院长、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副校长阿兰·米侬,兴奋地说,自从第一家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孔子学院建立的数量和速度都很惊人。此次会议世界各地来了这么多人,说明这项事业发展很快。同时,这也标志着中法合作的一个新阶段。

法国第一家孔子学院是普瓦提埃大学与南昌大学在十几年教育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前两校合作都是互换学生、老师,现在是法国人更侧重于学中文。

阿兰·米侬感受最深的是孔子学院建成后,南昌大学专门派陈梦雯老师到普瓦提埃大学教中文,并且组织活动。这很少见,因为在普瓦提埃大学从来没有中国老师参与管理、运作,而且一起作决策的先例。

据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介绍,与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合作有几年的历史,因为有长期合作的积淀,合作的关系比较好。对于建孔子学院,法国方面非常支持,普瓦提埃大学和省政府特别拨专款150万欧元修建。

国内外合办的孔子学院,还很少由国外政府拨专款修建。南昌大学还跟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合作,中心就建在普瓦提埃大学旁边。

周文斌还表示,双方合办的孔子学院还准备跟法国的航空公司合作,把汉语教学节目放在来往于北京和巴黎的飞机上,每次播出时间为一小时。

在大会的闭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指出,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是他的理想的实践。

许嘉璐说,世界的未来应该是和谐的,各国人民之间和谐相处,人类和自然和谐;人类的文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多元的。中华文化,作为人类多元文化中的一元,有义务为增加人类生活的色彩、为世界未来的和谐与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6年7月8日,参加会议的近80所海外孔子学院的校长,以及部分国家政府官员代表团共120多人,专程到曲阜拜谒孔子。

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是中国在海外开设孔子学院以来召开的首次全球性孔子学院大会,并准备此后每年召开一次。

2007年12月11日,第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代表相聚一堂,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共同为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新一届理事会主席陈至立在会议上说,孔子学院在建设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发展势头很好,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合格教师的数量不足,缺乏适合不同国家人们生活、习惯和思维的教材,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不够,教学方法亟待改进等等。

陈至立提出,今后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教学推广基地的办学宗旨,认真制定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花大力气提高办学质量,中外双方要相互尊重、精诚合作、互利共赢。

陈至立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将把办好孔子学院作为一项神圣使命,予以长期支持。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孔子学院”,全球已有数百所孔子学院,包括孔子课堂,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25所开班授课。此外,还有61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孔子学院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教育部部长周济作工作报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李海峰主持了大会。

会议期间,还将举办孔子学院合作院校校长和孔子学院院长论坛。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各国孔子学院成果展。

2008年12月9日,第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一届孔子学院大会的主题是孔子学院与全球教育。

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总干事刘延东等和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的中外理事出席了大会。

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所孔子学院院长、所在大学校长、中国驻外使领馆官员、中方合作办学单位负责人等出席了大会。

截至2008年12月,全球已经开办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分布于7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26国90所,非洲14国21所,欧洲26国103所,美洲10国81所,大洋洲两国10所。

孔子学院为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提供了新的机会和良好的服务,因而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和民众的普遍欢迎,引领并带动了世界各国汉语学习的热潮。

到2008年底,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近35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热潮方兴未艾,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

这次大会后,孔子学院决定将推动培训本土汉语教师、开发适用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生群体的汉语教材、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推广新的教学形式。

在2009年,还将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扩大来华学习汉语奖学金的资助。

同时,选择1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质量和所用教材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扶持,使之成为所在国其他孔子学院的示范。

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召开2007年3月26日,“世界汉学大会2007”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法国驻中国大使苏和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部长周济为“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汉学研究中心”揭牌。

此次世界汉学大会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旨在通过世界汉学界专家、学者的深入对话和讨论,促进国际汉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价值。

此次汉学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内地首次举办的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世界性汉学大会。共有来自德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意大利、越南、罗马尼亚、奥地利、瑞典、加拿大、新西兰、斯洛伐克、比利时、塞尔维亚、西班牙、日本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专家学者70多人。

其中包括德国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教授施寒微,美国乔治敦大学历史系汉学教授魏若望,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顾彬,斯洛伐克科学院资深研究员马利安·高利克,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马斯洛夫,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大学教授、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察白乐桑,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汉学系主任罗多弼,日本爱知大学教授加加美光行等,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汉学界的所有顶级专家和学者。另有冯其庸、戴逸、汤一介、庞朴、刘梦溪、乐黛云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教学和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140多人。

汉学或称中国学,作为一门植根于中国而发源于海外的古老学科,其研究主题随着中国的变化而变化,但它始终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功能,并且日益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

这一届世界汉学大会以“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为主题,会议分主题包括:“作为文明对话的汉学研究”、“‘中国形象’在汉学研究中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诠释和影响”、“汉学家与汉学史”和“汉语国际推广与跨国文化”。

同时,在正式会议之外,还组织了3场专题圆桌会议,其主题分别为:“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景教文典与新近发现的《景教宣元至本经幢》”以及“汉学的自我定位”。

大会共收到论文100多篇,既有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也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既有对早期来华传教士的研究。如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魏若望的《关于戴遂良出版物的思考》,也有对明清时来华留学生的研究;既有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研究,如:迈克尔·拉法格的《谈〈论语〉和〈孟子〉中的修身和治国》,也有对当今世界形式下中国社会形态的研究……

论文范围之广、内容之专业,令大多数国人惊讶,可以说代表了当今汉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这一届世界汉学大会的一个主题,就是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这个问题也引来众多中外专家学者的兴趣。

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察白乐桑先生说,过去想学习汉语的法国人大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古老、悠久、高雅的文化,学中文仅仅凭兴趣。而现在,许多学生为了自己将来的职业等原因开始学习汉语。

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法国中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法国学校开设的其他4门外语课的学习人数。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周质平说,2005年至2006年,普林斯顿大学选学汉语的学生人数增加50%,上升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位。他认为,学生选学汉语的动机从学术、猎奇转变为实用这是中国国力发生变化的结果。

来自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的冯氏慧女士结合越南的具体情况说,越南受汉文化影响时间很长,越南古代的典籍、文稿大都是用中文记录的,60%的越南语要借助汉字。

要想了解越南的历史,就必须学习汉语,而且越南语和汉语在语调上有共同点,学起来更容易掌握。另外,越南人希望借鉴中国成功的改革开放经验 这也需要学习汉语。这一届世界汉学大会的举行,顺应了当代汉学蓬勃发展的趋势,标志着中外汉学研究和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孔庙祭孔大典隆重举行

2007年9月28日,承载着厚重文化传统的国际孔子文化节核心活动,“同祭先师共享和谐—2007曲阜孔庙祭孔大典”隆重举行。

2007年的国际孔子文化节,首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以及中华全国归侨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

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领导,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和学者,省直机关有关领导。来自全国教育界、文化界、艺术界、体育界、企业界的朋友和来宾。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外宾,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内外著名儒学专家和研究机构代表。海内外孔孟颜曾后裔代表,以及济宁、曲阜两级市领导。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宣布200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

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林兆枢先后致辞。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主持开幕式。

来自国内外的各界代表分别敬献了花篮。

乐舞告祭后,全场嘉宾向孔子圣像行鞠躬礼。

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恭读祭文。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主持祭孔大典。

仪式上,宣布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9时,在万仞宫墙前举行了中华文化圣火点燃仪式,由孔子后裔点燃中华文化圣火。

文化节以“走近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举行了世界华人华侨孔庙祭孔、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国际会议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这次活动,达到了纪念先哲、扩大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了全球华人华侨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国学传播中心在北京成立

2007年10月10日,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北京市教委等有关领导,汤一介、曹先擢、欧阳中石、夏传才、罗宗强、乐黛云、白化文、黄天骥、林文照等著名学者共约100多人出席了成立大会。许嘉璐副委员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据了解,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是继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后又一家以弘扬国学为宗旨的研究机构。

3家研究机构各具特色:北大国学研究院以学术研究著称,人大国学院以培养人才见长,而首师大国学传播中心则将以传播和交流为重。

首都师范大学此前在国学的研究与传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与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创建了“国学网”,开发研制了《国学宝典》这一大型古籍电子文献数据库,编撰出版了《国学备览》丛书,成立了电子文献研究所,并向北京市教委申报了“国学教育基地”大型研究项目。

如今,“国学网”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门户网站,《国学宝典》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最常用的电子文献数据库之一,《国学备览》光盘被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10多所高校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辅助教材。这些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显示了首都师范大学在国学传播过程中所做出的艰苦努力。

成立大会上 许嘉璐副委员长与刘新成校长为国学传播中心揭牌,张雪书记向国学传播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许嘉璐先生,名誉主任汤一介先生颁发了聘书。

北京市教委领导、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名誉主任汤一介先生以及嘉宾代表夏传才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任继愈、冯其庸、欧阳中石、卞孝萱、方立天等先生为中心成立写了贺词与贺信。

国学传播中心的成立,必将对首都师范大学探索科研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传播力度、促进产学研结合,起到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四书首次走进清华大学

2008年9月17日15时20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教室里,《四书》将作为必修课搬上清华大学的课堂。

在教室里,还有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中有六、七岁的娃娃,也有10多岁的少年。原本还算是面积比较大的教室,此时已是座无虚席。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清华大学教授彭林缓步走上了讲台。

讲课开始时,彭林老师就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要求:熟练地背诵《四书》。

“太难了吧?”“怎么可能?”讲台下哗然一片。

这时,彭林老师把他的客人,那些六七岁的娃娃和10多岁的少年请上了讲台。

孩子们流利地背诵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还有一名不到10岁的小女孩,可以全文背诵六经中最难的《尚书》。

就这样,同学们的抱怨和质疑化作了佩服和信心。就这样,《四书》这久违了中国课堂的经典,又重新回到了同学们的视野。接下来是老师耐心地讲解,学生专心地聆听。

“作为一名文科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民族的经典非常熟悉。我很幸运,能够在清华大学学习到《四书》,我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程,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文化。”下课后一位同学说。

一位理科生特地赶来旁听这门课程,他认为,虽然自己将来会从事理工方面的研究,但是传统文化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大学生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文化。

彭林教授谈到清华大学将《四书》作为本科生必修课的原因时,他说:

1、帮助同学们去认知儒家文化。现在大家往往是寻章摘句的,是局部、片面地去接触传统经典。而认知儒家文化,就要从《四书》入手。要让同学们踏踏实实、一字一句地学习原典。

2、同学们尤其是文史哲专业的同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献阅读能力,要求他们读懂经典。读不懂怎么办?要求我们借助古文的注释,我们提供给同学们的既有朱熹给《四书》做的注也有汉唐的注释,同时也有清朝的注释。经过这样较为系统的学习,同学们就会大体具备阅读古籍的能力。

3、中国的学问可以用“修身治人”4个字概括。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修身养性。而《四书》里所提倡的“诚”、“敬”、“孝”等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4、提升文化自觉。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西方文化的博弈将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这场博弈说到底就是中国的文化到底能不能为人类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

学校希望通过让同学们去了解掌握经典,从而去了解和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希望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基础上有一种温情和敬意。

古籍保护工作全面启动

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拉开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序幕。

2月28日,文化部在京召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古籍保护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研究部署古籍保护试点工作,8月3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会议并作全面部署。

在这次会议上,57家古籍收藏单位成为试点,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古籍保护试点工作全面启动。9月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陆续展开。

2008年1月23日,首批推荐名单在网上公示,3月1日正式颁布,同时揭晓的还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结果。

2008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种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家。

《名录》有汉文古籍2282部,包括简帛117种、敦煌文书72件、古籍2020部、碑帖7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10部,包括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白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14种文字。

6月14日至7月20日,“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隆重举行,这是对古籍保护重大成就的展示,提高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对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古代典籍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心血结晶,是中华灿烂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古籍保护工作者们通过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科学、规范地开展保护工作,使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保护中华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世界儒学大会隆重举行

2008年9月27日至29日,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在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明先,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司安民,山东省文化厅厅长杜昌文,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林先众,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市长张振川、市政协主席赵树国、市委副书记张术平,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武村正义等莅临会议。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致辞中指出:

儒学,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思想宝库的珍贵精神财富。

孔子是“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她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学,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可以使人心怀世界,志存高远。

研究儒学,有利于当今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有利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会通。

当今世界又一次处于剧烈的历史变革之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相应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不断更生的儒学,应当对这一次历史剧变做出自己的回应。

今天,在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新世纪的儒学应当发出合乎历史发展、合乎人类利益的时代声音。

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在开幕式致辞中说:

世界儒学大会是儒学研究的盛会,是文化交流的平台。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的宗旨,就是通过儒学来搭建一座让各国学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文化桥梁,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儒学研究者聚集在一起,在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术氛围中,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从而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友谊、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影响最为久远、最为深广,特别是以历代儒家先哲思想融汇而形成的价值体系,饱含着深厚的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些思想不仅推进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文明发展,也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具有超越历史和国界的精神力量。

在当今世界多元的背景下,在世界文化融通、汇聚的趋势下,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儒学的研究应该开放思想,拓展视野,将儒学的传承与发展和不同的学科相互结合,我们应以相互敬重的学术态度、相互包容的胸怀和平等的理念,将儒学研究与世界不同的文化相互结合,相互学习,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共同携手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来自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22个国

家和地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172位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一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聚集在一起,围绕儒学的历史研究、儒学的当代价值、儒学的现代阐释、儒学的世界传播、学与和谐文化等议题,在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开放、宽广的平台上,进行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世界儒学大会缘于2007年9月召开的“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国际会议”,当时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55家儒学研究机构、97位专家学者,倡议召开首届世界儒学大会。

就在那次会议上,与会代表通过了《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宣言》和《世界儒学大会章程》,倡议从2008年起,于每年9月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召开一届世界儒学大会。

世界儒学大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厅、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孔子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国际性儒学盛会。

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举办儒学研究活动,推动各国、各地区儒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强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融国际性的文化论坛、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和权威性的政府行为于一体,倾力创建儒学研究、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她的隆重召开是世界儒学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国际学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世界儒学大会的召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紧急呼吁:全国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热潮

紧急呼吁:全国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热潮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

作者:张学亮 类别:历史

小说详情

相关文章

最新小说

您的位置 : 首页 > 紧急呼吁:全国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热潮赵朴初叶至善无弹窗全文资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