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安·普罗克特纪伯伦免费阅读小说 阿·安·普罗克特纪伯伦

阿·安·普罗克特纪伯伦免费阅读小说 阿·安·普罗克特纪伯伦

时间:2022-12-15 07:28:28 编辑:夏彤

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 已完结

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

分类:都市 来源:追书云 作者:张振鹏 主角:阿·安·普罗克特纪伯伦

阿·安·普罗克特纪伯伦是作者张振鹏成名小说作品中的主人翁,这本小说内容跌宕起伏、深入人心,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青春校园小说。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是什么?相信每一位父母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本书帮父母们从“梦想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晴空、学习打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给孩子上的一堂挫折必修课、创新是孩子人生驰骋的动力、合作是信息时代的成功之道、好习惯缔造孩子一生的幸福、理财会历练孩子的财富人生”等7个方面全面阐释了这个主题,有案例,也有培养方法,是父母培养好孩子的最佳教材。

《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 创新是孩子人生驰骋的动力 免费试读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
  ——(英国)布莱克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法国)狄德罗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 ——(德国)歌德
  天才的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独创性或独立性,其次是它具有的思想的普遍性和深度,最后是这思想与理想对当代历史的影响,天才永远以其创造开拓新的、未之前闻,或无人逆料的现实世界。
  ——(俄国)别林斯基
  【亲子故事】
  无人涉足的“歧途”
  1899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读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著名数学家明可夫斯基是他的导师。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赢得了导师明可夫斯基的赏识。于是,师徒二人经常坐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和导师一起讨论科学问题时突发奇想,他就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明可夫斯基平时一向才思敏捷,但这次却被学生给问住了,他思考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答案。直到第四天,明可夫斯基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他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老师,快告诉我是什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师的胳膊。导师明可夫斯基也比较激动,怎么也说不明白,还手脚并用地比画了一阵。当然,爱因斯坦也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于是,明可夫斯基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奔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
  爱因斯坦被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弄得一头雾水,他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而明可夫斯基却全然不顾建筑工人的指责,非常专注地对爱因斯坦说:“对、对,就是‘歧途’!你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很快,爱因斯坦毕业走出校园,进入伯尔尼专利局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就是在这初涉世事的几年里,爱因斯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3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进行挑战,并最终突破了牛顿力学。
  爱因斯坦刚刚26岁时,他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爱因斯坦后来回忆说:“正是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我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
  四颗补鞋钉
  一位年迈的鞋匠住在苏格兰的一个小镇上,他决定把补鞋的本事传给三个年轻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年轻人进步很快。就在他们学艺完成,准备去闯荡时,老鞋匠嘱咐了一句话:“你们千万要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三个年轻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踏上了旅途。
  几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三个年轻人也都在苏格兰的同一座大城市各自安家落户,从此,这座城市就有了三个年轻的鞋匠。同一行业必然会产生竞争。但由于三个年轻人的技艺都不相上下,日子也就风平浪静地过着。
  过了一些日子后,第一个年轻的鞋匠就对老鞋匠那句嘱咐的话感到了苦恼。因为他每次用四颗钉子总不能使鞋底完全修复,可是师命又不能违背。于是,他整天冥思苦想,但无论怎样想他都认为办不到。终于,他不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只好回家种田去了。
  第二个年轻的鞋匠也为那四颗钉子苦恼过,可他发现,用四颗钉子补过鞋底后很容易再次坏掉,而坏鞋的人总要来第二次才能修好,结果来修鞋的人总要付出双倍的钱。这个鞋匠为此暗喜,他自认为懂得了老鞋匠最后一句话的真谛。
  第三个年轻的鞋匠也同样发现了这个秘密,在苦恼过后他发现,其实只要多钉一颗钉子就能一次把鞋补好。第三个鞋匠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决定加上那一颗钉子,他认为这样能节省顾客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会安心。
  又过了几个月,人们渐渐发现了两个鞋匠的不同。于是第二个鞋匠的铺面里越来越冷清,而去第三个鞋匠那儿补鞋的人越来越多。最终,第二个鞋匠铺也关门了。日子就这样持续下去,第三个鞋匠依然和从前一样兢兢业业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服务。当他渐渐老去时,他开始真正懂得了老鞋匠那句嘱咐的含义:要创新,而且不能有贪念,否则必会为社会所淘汰。
  几年后,当年那个年轻的鞋匠也变成老鞋匠了。这时,又有几个年轻人来学这门手艺,当他们学艺将成时,鞋匠也同样向他们嘱咐了那句话:“你们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
  【感悟创新】
  时代需要创新精神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国家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勇于开拓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还指示“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胡锦涛也特别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自立,就要培养大批创造型的人才。
  那么,什么是创新?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解释:画月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个圆,这是月亮;第二种是用墨将一张白纸涂得只剩下中间一个空白圆,这也是月亮。两种画法,其中后一种就是创新。
  从普通平凡,随处可见的事物中能发现与众不同的新奇或用途,并让其展现出来,这无疑需要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方法!这种独特就是创新。创新并非神秘和高不可攀。
  有一位名叫阿基勃特的推销员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任职。他在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几个字,在书信和收据上也不例外,只要是签了名,他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成为“每桶四美元”,时间长了,他的真名却被人们渐渐淡忘了。
  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许多客户都知道了标准石油公司产品的价格,纷纷找他订货。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深受感动,他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一定要见见他。”于是,洛克菲勒邀请阿基勃***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很简单,阿基勃的创新精神成就了他。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当时日本国内一片废墟。那么,日本在战后为什么能在短时期内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并成为世界经济、技术强国呢?一方面是日本长期推行一条技术引进方针,另一方面则是非常重视对新一代国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国民中广泛开展创造发明活动。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的孩子同美国的孩子比答案,中国孩子总拿第一,但要比创造发明,中国的孩子明显不如美国孩子。因此,有人说:“评价一个国家的教育先进与否,不是看学生的考分,而是看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创新能力。”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国家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放飞孩子的想象力,点燃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具备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创新产生价值
  创新能够产生价值。据统计,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物质财富,70%~80% 来源于科技创新。对大多数人来说,创新仍是陌生而神秘的,似乎它只是少数天才的专利。其实,创新的大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特别是现代社会,创新已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在实验室里的工作,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只要是有足够的信心,勤于思考,我们也能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随时随地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著名公司,其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公司营业额记录显示:前10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这样的业绩令董事会十分满意。但是,公司在第11年、第12年以及第13年时,营业额则停滞下来,每个月增长率基本为零,甚至有几个月还是负增长。
  董事会对这3年的销售业绩很不满意,于是派总裁主持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与会的所有经理无不绞尽脑汁,在会议桌上提出各式各样的点子,诸如加强广告、更改包装、铺设更多销售据点,甚至于攻击对手……几乎到了无所不用的地步。而这些陆续提出来的方案,显然不为总裁所欣赏和采纳。
  在会议凝重的气氛当中,有名年轻的经理站起来,扬了扬手中的一张纸对董事会说:“我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10万元!”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红包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10万元。是否过分?”年轻的经理解释说:“总裁先生,请别误会。如果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 总裁说:“好!”随后,他接过年轻经理的那张纸后,阅完后,马上给他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
  在座的高级经理对总裁的举动感到非常意外,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总裁说出了那张纸上的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随后,总裁让这位年轻经理给与会经理再稍微解释一下,年轻经理说:“每个人在清晨赶着上班时,匆忙挤出的牙膏,长度早已固定成为习惯。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毫米的牙膏,那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
  听完年轻经理的解释,在座的经理都表示肯定。事实证明,这个决定让该公司第14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一个小小的创新,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要敢于创新,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想要创新,就一定不要被常识所左右,因为常识是经验性的,而创新是尝试性的。有人这样总结创新与常识的关系:相对对于创新来说,常识常常是靠不住的。反过来说,如果一种创新完全符合常识,很可能它就不是一种创新。
  创新可以创造价值,甚至是特别巨大的价值。举例来说,互联网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有人认为,互联网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尽管互联网通过创新产生了,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互联网都是一个赔钱的东西,因为人们不知道怎么从互联网上赚钱。
  面对这种情况,有一人却用“涂黑留白”的方式在互联网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月亮”,因为他把书店开到了互联网上,这个人就是贝索斯,他的书店叫亚马逊。很快,亚马逊的市值超过了上百年的老牌报纸《***》,而当时,亚马逊每天都在赔钱。1999年,贝索斯成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并引来很大的争议。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贝索斯在创新,但很少有人相信,他的这种创新真的会产生商业利益。当然,今天人们不再怀疑。
  在互联网上画“月亮”的还有一个例子——GOOGLE。1998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打算做一个更好的搜索引擎。那时候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搜索引擎,没有一家能赚到钱的,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搜索引擎只是互联网的一种附属应用,它自身无法产生价值。可是今天,GOOGLE成了全球搜索引擎的霸主,创新给GOOGLE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培养方法】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孩子人生驰骋的动力源,时代需要孩子具有创新精神。只有创新才能“救活”孩子的异常思维和才智,从而激活他们全身的能量。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也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必须用心关注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庭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的最有利的环境,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上肩负重要责任。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他强大的领悟能力。学习不但是继承的过程,更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时代发展需要孩子必须具备创新知识,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必然被社会淘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
  1.学会创新思维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品质,并让孩子学会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创新思维。
  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张白纸上用墨水滴了一个黑点,问成年人这是什么?答案几乎是一样的:一个黑点。问幼儿园的小朋友,有的说这是一只断了尾巴的蝌蚪,有的说是一只压扁的臭虫,有的说是一顶帽子,还有的说是一粒黑芝麻,答案非常多。这说明创造性思维是孩子的天性,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我们成人定势思维的影响,孩子的这种天性等不到长大就慢慢消失了。
  相传,我国古代巧匠鲁班,因手指被齿叶草划破而产生了灵感,就异想天开地进行创新实践,发明了锯。其实,在鲁班之前有成千上万的木匠,可为什么他们没有发明出类似锯那样的工具呢?原因是缺乏创新思维。
  我国古代有名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相信我们都不会陌生。当一个孩子不慎掉入大水缸后,有的孩子大喊救人,有的孩子急忙跑回家求助大人。这些孩子首先想到的是大人,是父母长辈,这就属于习惯性思维。而司马光没有跑,也没有叫,他开动脑筋,拿起大石头砸破水缸,让水流了出来,同伴得救了。司马光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要知道,当时司马光要用大石头砸碎水缸,这既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还要敢冒被大人训斥毁坏水缸的风险,没有创新能力根本不可能。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多动脑、勤思考。
  路浩今年15岁,上初中三年级。路浩平时最爱吃冬笋和酸菜,妈妈总将这两样掺着煮,他觉得味道美极了。可有一次妈妈出差,奶奶却将这两样分开煮,结果冬笋又苦又涩,酸菜又咸又酸。味道怎么变了呢?路浩不解,就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要自己想一想,妈妈相信你自己一定能找到答案。”通过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后来路浩终于明白了这是酸碱中和的道理。于是再遇到类似情况,路浩就无师自通了。
  另外,我们可以有目的地给孩子创设一些思考的机会。比如,我们外出购物或到市区某一地点时,要让孩子试着设计一条最佳线路,并说出理由等,这些都不失为提高孩子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教会让孩子善于思考,还要让孩子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创新思维,因为创新思维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对称、辨证、类比、极限、发散等思想启迪智慧,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
  2.敢于大胆尝试
  有专家指出,尝试与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尝试,永远不会有创新,创新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的,创新源于尝试,同时又高于尝试,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由他敢于进行大胆尝试的程度所决定的。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敢于尝试。实践出真知,让孩子自己动手,大胆尝试,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有一个小女孩,平时特别爱喝酸乳。每次都是妈妈替她插好吸管,把酸乳送到她嘴里。有一次,妈妈没空给女儿插吸管,结果女儿对着瓶嘴咬来咬去,怎么也喝不到酸乳,于是哭着向妈妈求助。妈妈这才意识到:由于自己的包办,孩子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更别提创新了。此后,这位妈妈学会了要放手让孩子去实践,要给孩子大胆尝试的机会。经过一阶段的实验,孩子养成了自己想办法、自己动手的习惯,不但凡事都想自己试一试,还给妈妈提了些很好的建议。
  让孩子明白,要想有所发现,就得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虽然这些尝试会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是要不断总结教训,在总结的过程中,就会找到全新的方法,这就是创新。
  另外,我们要注意,当孩子大胆尝试后失败了,一定不要呵斥与批评批评孩子,孩子需要的是鼓励的话语和对原因的分析。这时,我们可以给孩子讲名人面对失败的故事,以激起起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
  爱迪生小的时候特别爱动脑筋,也特别敢于尝试,但他的实验,总是失败。面对儿子的失败,爱迪生的母亲从来不呵斥,而是循循善诱,鼓励儿子继续尝试,继续实验。不知不觉种,爱迪生的母亲培养了儿子胜不骄败不馁的性格,并最终造就了一位大发明家。其实,对孩子来说,失败并非坏事,关键是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的态度。即使是失败了,也要鼓励孩子继续大胆尝试,这样孩子才有机会体会更好地创新。
  3.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
  可以说,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发动机,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钥匙,兴趣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孩子的兴趣越浓,就越能充分调动其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从而为创新创造机会和可能。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买一些相关的科普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这些能使孩子对书中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另外,因为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喜欢玩水、玩沙子、捉蝴蝶、捕蜻蜓、做游戏等,这些都是孩子自发的兴趣。这些兴趣也是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基础,所以,我们不妨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充分融入大自然,以满足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为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开发奠定基础。
  4.鼓励孩子敢于破旧立新
  鼓励孩子不要被传统的观念、理论以及表象所左右、迷惑,要敢于在思想观念和行动突破,要有勇气去破旧立新。
  中国发现石油就是不迷信传统的地质理论的创新发现。解放前,根据传统的地质理论,中国被认为一个贫油国家,所以只开发了玉门,克拉玛依等几个小油田,1949年全年的石油产量仅12万吨。因为传统的地质理论认为,大油田一般都生长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而不可能有储量大的油田。
  但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迷信传统的理论,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地质实践和前人的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反复研究,运用我国独创的地质力学方法,对地壳运用和油气聚集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最终,李四光揭示了中国东部新华厦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地带具有广泛的含油前景。经过勘察、钻探,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汉油田等大型油田,从而推翻了中国贫油的观点。1963年,中国真正实现了石油自给,从此结束了依赖“洋油”的历史,终于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有人说,“有突破才有创新”,哥伦布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生于15世纪的哥伦布是著名的航海家。他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对于他的这个重大发现,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荣誉,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没什么了不起,话语中经常流露出不屑和讽刺的意味。
  在一次宴会上,人们在谈笑中又提起了哥伦布航海的事情,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的一笑,并不与大家争辩。他起身拿起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大家一哄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鸡蛋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结果都失败了,谁也没能把鸡蛋竖起来。
  “看我的。”哥伦布哥伦布不慌不忙,把鸡蛋的一头在桌上轻轻一敲,敲破了一点儿壳,鸡蛋就稳稳地直立在桌子上了。
  “这有什么稀罕?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人们不服气地说。
  “这本来没有什么稀罕,现在你们看到我把鸡蛋敲破了,才知道没什么了不起,”哥伦布意味深长的说,“可是在这之前,你们怎么谁都没有想到呢?”过去讽刺哥伦布的人,脸一下子变得通红。
  所以,我们平时一定注意鼓励孩子敢于破旧立新。另外,当孩子有新发现时,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这样孩子才有被认可的感觉,也会有成就感,这种感觉有助于孩子继续进一步他的新发现,从而向创新能力又迈进了一步。
  5.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人类第一美德。”好奇心,人皆有之,但好奇心在孩子身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可以说,好奇心是孩子的特性。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当孩子把手电筒、遥控器、玩具大卸八块,弄得乱七八糟时,我们不要批评孩子,因为那是孩子好奇心和创造欲的表现。其实,这正如牛顿攒下零用钱买来锤子、锯子、钳子整天敲敲打打……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要注意引导、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因为这是使其成为创造型人才的前提。
  大发明家爱迪生童年时代的好奇心就特别强,凡事都想弄个明白。爱迪生6岁的时候,有一天早晨,全家人突然发现爱迪生不见了,把整个屋子都“搜”了一遍,也没找着。
  到了晚上,爱迪生的母亲还在找他,“爱迪生,你在哪儿?爱迪生!”屋子里很安静,没有一点儿回应。“这孩子,八成又去玩了,真受不了他。”话音刚落,爱迪生母亲突然听见车间哪儿传来了一点儿声音。“他又在搞什么鬼?我去看看。”说着,向车间走去。
  “爱迪生,”爱迪生的母亲惊讶地说,“你在干吗?”只见爱迪生像一只母鸡似地一屁股卧在一张毛垫子上,肚子下面压了一大堆鸡蛋:“嘘,我在孵小鸡呢。”
  爱迪生的母亲明白了,原来他异想天开想自己孵小鸡。爱迪生的母亲没有责备他,反而在等爱迪生自己发现结果。最后,爱迪生发现了结果:蛋壳破裂,蛋黄横溢。鸡可以孵蛋,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人不能孵蛋。虽然没能孵出小鸡,但因为爱迪生的那种好奇心,使他刻苦钻研,成为世界超一流的发明家。
  另外,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意境,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比如,让孩子观察母鸡孵小鸡和母兔生小兔的情形,让孩子产生好奇:为什么小鸡是孵出来的而小兔是生下来的呢?对换一下,难道不行吗?当孩子产生疑惑时,父母应引导孩子了解卵生动物与哺乳动物的区别。
  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推动孩子积极主动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新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要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向更高层次思考。
  当孩子开始用他们那颗充满好奇的、易被感动的童心注视着精彩的世界,试图了解社会和自然现象的因果联系时,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大好时机。然而,我们中有些家长不太懂得这一道理,当孩子发问时常常不耐烦地说:“就你的话多。”或者因在饭桌上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时便说:“快点吃饭。”以此搪塞敷衍。
  所以在这里,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在对待孩子的因好奇而产生的提问上,我们不要因为自己不知道而拒绝回答孩子或是用一两句话搪塞过去,而是要认真回答,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应该同孩子一道去查查资料,不能敷衍了事,否则,讲究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埋葬了孩子刚刚培养起来的那一点创新意识。
  6.肯定和鼓励孩子的质疑
  所谓质疑,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提出疑问,是探究事理、科技发明的起点。孩子能时常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是多思好学、求知探索的一种具体表现,我们对此应该多予肯定和鼓励,并循循善诱。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使用了几十年,但在今天却受到六、七岁孩子的质疑。据报载,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这首儿歌的质疑是:“蓝蓝的天上根本不会有星星,蓝蓝的天上只有圆圆的太阳和白白的云彩!只有黑黑的天上才能看到小星星。”我们不能不佩服这名学生的求知探索精神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我们要肯定孩子的质疑,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才行。
  有人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质疑与自信密不可分,因为自信才敢质疑,不质疑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自信。目前学校的“应试教育”导致孩子“尽信书”,不敢质疑,这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敢于对一些习惯的传统怀疑,不迷信专家权威;敢于提出各种问题,甚至包括一些当前看来近乎“荒唐”的问题,也就是重视对孩子质疑精神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创新精神的养成。马克思的 “怀疑一切”的精神,就是对传统习俗和落后观念大胆批判的创新精神。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在与中国科大少年班师生谈话时曾说:“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提出疑问?比如对牛顿力学会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的呢?……你老师讲牛顿力学,为什么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这样年纪还没有这样的态度,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工作。”他还说:“爱因斯坦的那三篇论文就是问了几个前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自己作了回答。”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动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孩子的质疑。我们必须有这种教育的战略眼光,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
  其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19世纪末,一位物理学界的权威断言:向地球的远方发射电磁波完全不可能,理由是:地球是球形的,电磁波是直线传播的,它至多只能到达与地面成正切的范围之内,不可能被地球另一面的人们接收到。然而意大利的爱尔莫·马可尼却对此提出质疑,他开始倾心研究。1901年,他终于成功地不用导线把信号送过大西洋,使英美两国建立起电讯联系。这一创造为电子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也是在告诫我们切莫忽视孩子的质疑意识。
  值得可喜的是,目前,一些小学生对《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也提出了疑问:“邱少云是参加战斗去的,能不背弹药吗,邱少云被烧死,为什么他背的弹药不爆炸?课文说,邱少云的战友就在他身边,拉一拉就可以救他。距离那么近,为什么邱少云被烧死了,他的战友却没事儿?”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在生物课堂上听老师讲到蚯蚓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即使被断成两截也可以活下去,并可能分别再生长出完整的蚯蚓。小女孩决定要弄个明白。于是,她挖来蚯蚓断开两段,放在窗台上养起来。她母亲发现后非常生气,狠狠打了她一巴掌,并把蚯蚓扔出窗外。对于这件事,教育部一位领导同志沉重地说:“这位母亲完全没有想到,她这一巴掌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觉得这一巴掌,很可能就打掉一个女科学家。”
  所以,我们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孩子的质疑,无论孩子提怎样“千奇百怪” 、“钻牛角尖”的问题,都要给予孩子肯定、表扬和鼓励;无论如何,也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耐烦,要耐心解答。如果我们对某些问题一时也弄不清楚,千万不要顾面子,不要繁衍、欺骗孩子,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一起研究,并准备一些百科类的书籍以备随时查阅,以支持孩子的新见解、新尝试。
  另外,我们注意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和认识事物的不同程度,鼓励孩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去钻研、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质疑、求知、探索过程中慢慢培养质疑精神,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质疑,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7.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还应该注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因为有关教育权威专家研究表明,孩子的知识面越宽,思维的土壤就越肥沃,创新的幼苗生长才会越旺。所以,除了让孩子学好规定教材的内容,我们还要有意识地指导阅读与学科相关的科普书籍,挑选有益的影视作品让孩子观赏,注意有选择地让孩子观看科教电视节目,带孩子参观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展览等等。
  另外,我们也应该把我们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结合孩子掌握知识的程度一点点地输送给他,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这样也是扩大孩子知识面的一个途径。要注意要稍微多动一点心思,多运用一些技巧。
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

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

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关键是什么?相信每一位父母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本书帮父母们从“梦想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晴空、学习打造孩子的..

作者:张振鹏 类别:都市

小说详情

相关文章

最新小说

您的位置 : 首页 > 阿·安·普罗克特纪伯伦免费阅读小说 阿·安·普罗克特纪伯伦